镌刻劳作底色
传承茶道底蕴
时光太瘦,寸暑难留。不知不觉,研学活动已来到最后一天。收好行囊,脚踏晨光,少年们继续向未知进发。
探索万里茶道起点
静谧小路上茶香阵阵,古朴石桥边溪水潺潺,恢宏古老的建筑依旧诉说着茶园地昔日的辉煌。上午9点,营员们抵达横亘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下梅,品尝茶学历史文化盛宴,探寻万里茶道起点。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、蒙古、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,是继丝绸之路衰落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。
沿兴梅街北行,营员们参观了祖师桥、景隆号码头、万寿宫等,闭上双眸,仿佛当年“每日行筏300余艘”的繁荣景象重现眼前。
如今的下梅村,虽然已不见昔日舟来楫往的热闹与喧嚣,古朴的村落景观和浓郁的茶文化遗存却依旧吸引着求知的少年。
品茶宴
武夷茶宴始于上世纪90年代,或利用茶汁,或利用青叶,或凭茶为主角,或为配料。茶饺、茶香河虾、茶烩菌菇、丹桂飘香等菜肴均取自普通食材,但滋味却甘香独特。为劳动者的智慧点赞。
制作木印糕子、打糍粑
武夷山人喝茶,喜配上一两味精致的茶点,这茶点既要防止因低血糖造成的“茶醉”反应,又不能影响喝茶的口感,木印糕子便是一个好选择。
“炒粉调糖扑鼻香,年年岁岁印糕忙”,混合着猪油、香葱、糖汁的米粉顿时唤醒味蕾。营员们将调好的米粉紧紧压入特质模具,再轻轻敲打木印子模具背面,让成型的糕子脱落,最后将其放在碳火上烘烤,便可静待蓬松微甜的米香弥漫入口啦。
烈日当空,汗水湿透衣背,营员们体验到了小小的糕子、糍粑这看似简单的吃食来之不易,每一份劳动都值得被尊重。
后 记
三天研学,转瞬即逝。不同学段的孩子们经过茶道底蕴探索的过程,增进友谊,美心修德,学习礼法,陶冶情操;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,掌握劳动技能,体味传统文化,领略科技创新,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;透过以劳动教育为凝结点的实践活动,立德、增智、强体、育美、创新。相信此次课外研修实践活动,必能促使同学们增强综合素质、陶铸奋斗精神,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人生如茶,茶似人生,茶叶在滚水冲泡中沉浮,有浓就有淡,有苦有回甘。我们将昨日孩子们亲自采摘的茶叶揉捻、烘焙后,装进一个个红色布袋当中,愿这承载着研学记忆的福袋能陪伴少年们继续寻找诗和远方。
“镌刻劳作底色,传承茶道底蕴”系列:
项目式研学 Day1 纪实
项目式研学 Day2 纪实
终审终校:陈祥龙
复审复校:吴红红
初审初校:林梦婷
长按二维码关注